
江南体育,江南体育平台,江南体育app下载,江南体育注册,足球竞彩,篮球竞猜,体育投注平台,退休教师吴巧英向顾客介绍自己设计的手作首饰⋯⋯从城区市井到文旅地标,从乡村集市到影视片场,东阳夜经济在多元场景中蓬勃生长,勾勒出“歌画夜东阳”的生动图景。
繁华背后,油烟扰民、食品安全、管理混乱等问题,也曾让这份“烟火气”蒙上阴影。如今,随着一系列精准治理措施落地,这座城市的夜晚既保留了市井温度,又多了份文明有序。
东阳城区的夜市,以振兴路为根基,辐射延伸至五马塘、南街步行街美食城、白云大集等地,织出一张覆盖不同客群的消费矩阵——既守住老街区的民生温度,又注入新集市的文化韵味与潮流活力,让每一位有需求的市民都能找到专属夜间乐趣。
振兴路,这条有着40年光阴的“夜经济标杆街”,藏着东阳夜经济迭代变迁的密码。它的起点,是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模式下崛起的服装产业——浩男、骆豪等本土服装品牌年产值破亿,被央视盛赞为“农民创业奇迹”。1997年,传统绣服市场的铁棚拆除,这里顺势转型开启夜市时代。如今,800米长的街道上,80余个美食摊、360余个杂货摊整齐排开,日均客流量突破1.2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成为新老东阳人的“创业加油站”。
“振兴路这几年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对我们商户特别友好。”经营烧烤摊8年的方志文感慨道。在吴宁街道的参与下,振兴路建立“摊主自治+智慧管理”模式:成立由25名摊主代表组成的自治委员会,参与摊位分配、卫生考核等管理;开发“智慧夜市”小程序,实现摊位预约、客流监测、投诉处理全流程线上化。摊主周梦借着夜市的低门槛,兼顾了日间零工和夜间经营,“普通摊位月租金只要2000元左右,我们初次创业也能承受,晚上出摊多份收入,家里开支更宽裕了。”2020年,振兴路地摊经济联合工会成立后,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摊主创业贷”,已助力120余名失业人员再就业。
白云街道的白云大集是一座融非遗与特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户外商业街区,于今年5月30日正式启用。这里以元代东阳学者许谦“白云先生”为文化锚点,却并未止步于静态的文化展示,而是将网红美食、品牌水吧、非遗类目、文创手作、潮品潮玩、文艺演出等业态,巧妙“织”进8000平方米的户外空间,让市民既能触摸传统文化的肌理,也能拥抱潮流消费的活力。
退休教师吴巧英被白云大集的独特场景吸引,欣然入驻主理人会馆。依托大集平台,她将几十年学前教育生涯中积累的手工技艺与审美功底尽情施展,自行设计的首饰收获了一众好评。黑龙江籍创业者王伟杨,原本在东阳周边城市寻找创业项目,偶然刷到白云大集的视频后,被这里的联营模式吸引,专程前来考察,当天就敲定了烤肉项目。“联营模式免租金,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创业负担,而且这里营商环境也很好,一天就办好了营业执照。”王伟杨说,目前生意稳步向好,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白云大集总客流突破5万人次;天气转凉以来,日均客流稳定在1000人次左右,这里已然成为附近市民周末夜间休闲的首选之地。
东阳的夜经济,不止于市井烟火的喧嚣,更在文旅融合中绽放独特魅力。如横店的影视IP夜游、花园村的乡村不夜城、卢宅的古建活化等,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夜间消费动能,形成“城市+乡村”的文旅夜游格局,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近期,横店影视城凭借清明上河图“横店诡混夜”,成功掀起一场夜游狂潮。因人气爆棚、广受追捧,活动时间从11月2日延期至11月16日。这场以“中式仙侠诡市”为核心的沉浸式盛宴,集结众多高颜值NPC(非玩家角色),打造《唐朝诡事录》、僵尸、鬼市、仙侠等多个片场,游客可参与各类任务赚取“诡混片酬”,解锁花样惊喜玩法。景区还融入非遗打铁花、微电影拍摄等特色项目,服饰租赁、主题餐饮等二次消费随之火爆,已然成为我市秋季文旅圈的“现象级活动”。
与此同时,广州街·香港街景区推出冬令时20:00后免费入园政策。夜幕降临,骑楼老街的霓虹灯牌亮起,夜间行进式演艺《走进电影》重现影视剧经典片段,演员与游客实时互动,“港风disco”让复古街区变身摩登派对现场。景区外的花厅好旺夜市借着“明星效应”成功出圈,“王星越同款炒饭”“张彬彬同款烧烤”等单品供不应求,摊主忙得连轴转。不少游客逛完景区专程前来打卡,让“逛景区+吃明星同款”成为横店夜游的标准打开方式。
南马镇花园村则勾勒出乡村夜经济的“江南样本”。夜幕下的吉祥湖,音乐喷泉与水幕电影交相辉映,《梁祝》《春江花月夜》等经典影像在湖面徐徐展开,既吸引周边村民扶老携幼前来观赏,也带火了商流,美食小吃、儿童乐园、网红小火车、亲子沙滩等业态精准匹配家庭客群。湖畔的花园文化大舞台,坚持“每周一大演、每天一小演”,村民邵兰娟的曳步舞团队已在这里舞动近十年。被称为“乡村万达”的花园商业中心,引进影城与品牌餐饮,10公里商圈覆盖周边乡镇,辐射人口数十万,成为驱动乡村夜经济的活力引擎。
卢宅景区的古建活化,为东阳夜经济注入文化厚度。这里的明清古建筑群,在夜晚灯光映照下更显古朴雅致。梨园广场的“文艺赋美”演出每周上演3次,婺剧唱段、民乐演奏穿透夜幕,余音绕梁。每周六晚,卢宅非遗夜市热闹开启,以东阳非遗为核心,汇聚传统美食、精湛手工艺与精彩节目表演。卢宅社区居民纷纷感慨,如今的卢宅越来越热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周边小店的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
东阳夜经济的多元繁荣,离不开“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的治理体系保驾护航。
油烟扰民、监管难,曾是振兴路夜市的“老大难”。针对这一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构建“摊主自律+企业服务+执法监督”三方联动机制:由振兴路市场管委会统筹资金,引入专业环保公司,采用标准化“五步清洗法”,重油烟摊点每两个月洗一次,轻油烟摊点每三个月洗一次。每个摊位的油烟设备上都贴有专属二维码,清洗完成后,工作人员扫码即可上传清洗时间、过程及对比照片,形成电子台账,精准解决“清洗不及时、效果没保障”问题。如今,振兴路餐饮摊设备净化效率平均提升40%,PM2.5实时监测值显著下降。
食品安全保障也迈上新台阶。去年,市市场监管局将振兴路、五马塘100家夜市餐饮摊贩加工场所提升改造列为民生实事,根据每个摊位的空间布局量身定制方案:重新划分操作区与储存区,增设标准水槽和消毒柜,改造门窗实现“防尘、防蝇、防鼠”,更新防滑墙面瓷砖。五马塘一餐吧负责人汪清华深有感触:“改造后的后厨亮堂又整洁,生意比以前好一倍,客人看着放心,吃得更安心。”振兴路摊主方志文则严格落实健康管理、原料索证等要求,规范后厨管理、食材采购等流程,客流量也明显增长。
安全与服务同样到位。振兴路市场管委会组建了一支12人专业特勤队,经安全培训后与派出所联动巡逻,搭配投入百万元建成的高清监控系统,织就起“小案快破、大案必破”的安防网络。2020年成立的振兴路地摊经济联合工会,开设爱心托管班帮摊主照管孩子,并开展直播带货培训助力转型,还提供免费体检、法律援助等服务。目前已为摊主解决子女托管、摊位纠纷等问题2000余件。
市级层面的顶层发力,让夜经济摆脱“单点发力”,迈向“全域开花”。为统筹推进夜经济发展,我市成立夜间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市商务局、文广旅体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各镇乡街道,形成“统一规划、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围绕“影视旅游名城、经济文化强市、生态宜居东阳”定位,重点打造“两核五区多点”格局:以吴宁(聚焦城区夜市)、横店(主打影视夜游)为核心区,白云、江北、开发区、巍山、花园为集聚区,针对性培育“夜游、夜购、夜娱、夜食、夜学、夜练、夜宿”七大夜间消费业态,确保不同区域“各有特色、互补发展”。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我市不断出善商贸业发展促进政策,在培育商贸主体、投资商贸项目、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数字化提升、营造消费氛围、发展连锁经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夜间经济试点城市;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卢宅景区通过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验收;花园村成功通过省第四批小城市验收;东阳银泰城入选第二批浙江省夜经济坐标(集市),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卓有成效。
后续我市将大力推进消费跨界融合,加强文化、旅游与商业、体育、健康、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夜间消费新场景。重点发挥影视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东阳特色美食、肃雍堂展陈等消费新场景,进一步充实景区业态,让东阳夜经济的活力持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