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体育,江南体育平台,江南体育app下载,江南体育注册,足球竞彩,篮球竞猜,体育投注平台金山网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里不仅有江南的秀美风光,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四牌楼街道,辖区内有闻名遐迩的北固山、焦山风景区和号称镇江“外滩”的长江路旅游风光带。近日,《镇江日报》“开发区街镇新观察”行动采访组走进了四牌楼街道,专访街道党工委书记姚奇峰,探寻解析这片文人墨客心中的风水宝地,近年来如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确保百姓居民安居乐业。
“聚焦低空经济与人才服务两大核心,以产业基地和人才公寓为载体,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姚奇峰介绍,辖区内即将建成的镇江市低空产业融合基地,选址于滨水路东侧、江山名洲小区及江滨路北侧,地块总面积约44亩,将构建“载物、巡检、培训”三大低空应用场景,计划未来逐步探索“三山+”低空文旅等特色项目,以场景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推动镇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市中心长江风光带沿线的京口金外滩数智产业园打造的“集贤”人才公寓,从多维度满足精英白领居住需求,目前入住率达95%,形成“产业聚才、人才兴产”的良性循环。
在街道辖区,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构建起服务区域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撑体系。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及人才创业提供高效资金保障与专业金融解决方案,持续强化金融对区域经济的“输血”与“造血”功能,助力打造更具活力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四牌楼街道项目招引与建设成果显著,核心指标超额完成序时目标。新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达12.2亿元;新入库列统投资3.4亿元;其中3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1个,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6个。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效率持续提升,市区重点产业建设项目竣工率达100%,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超序时完成计划目标;其中市重点续建项目“智慧能源充电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3.1亿元,已竣工运营,为区域绿色能源布局与低碳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四牌楼街道核心风光带坐落于镇江北部滨水区,它融合了北固湿地的自然美景与地脉、水脉、文脉的深厚底蕴。这里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景观,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景色。
在姚奇峰看来,四牌楼街道也正是利用江河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构建起滨江风光带文商旅融合新格局:立足春江潮广场,依托长江与运河交汇的独特生态优势,正重点打造“京江花月夜”特色文化品牌,构建集文化展示、体育休闲、商业消费于一体的滨江文体旅商融合业态,将“水韵资源”转化为人文发展动能。姚奇峰介绍:“今年以来已举办20余场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及市民超万人次。”
古运河运载千秋、润泽千年,是城市的母亲河,镇江因水而生,百姓绕河而居。在曾是烟火最浓处,四牌楼街道还留有上河街。“挖掘古运河漕运历史底蕴,联动民营经济创新力量与统战资源,通过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升级街区基础设施,让古运河畔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满溢商业烟火气,成为展示京口人文魅力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街道点亮古运河“夜经济”,依托上河街古运河漕运历史底蕴,打造“同心雅集”“上河小舞台”等特色品牌,营造出沉浸式消费场景,让千年古运河焕新发展。
姚奇峰表示,街道还规划引入多元特色项目,构建“一江一河文商旅体发展融合带”,吸引流量,推动发展,倾力打造又一个京口人文魅力展示的窗口。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姚奇峰表示,四牌楼街道锚定群众“急难愁盼”,从“硬件”焕新到“软件”提质双向发力,将民生温度融入街巷肌理,全方位筑牢了幸福基石。
通过硬件升级,让生活空间既有“颜值”更有“质感”。老旧小区“逆龄”焕新。聚焦江滨新村“脏乱差”这一痛点,街道推进“幸福江滨汇”改造项目,通过整治菜场周边占道经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让老小区环境从“旧”到“新”,居住体验显著提升。
孝廉广场“铸魂”赋能。街道打造了北固孝廉文化广场,将北固山人文历史与孝廉文化深度融合,设置北固廉廊、清风栈桥、山水一览、鼎薪相传四大板块,既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休闲空间,更成为涵养廉洁风尚的教育阵地。
“以旧换新”破解安居难题。通过全面摸排辖区房屋现状,精准筛选会莲庵街48号、50号等151户纳入住宅“以旧换新”项目,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圆群众“安居梦”。
而软件提质,让服务供给既“精准”又“暖心”。街道构建“一老一小一特”服务体系。聚焦养老需求,建成镇江市级示范型助餐服务点道署街社区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周边5个小区、覆盖5300余户家庭,让老人“食”有所安;聚焦托育需求,开设“四点伴”工娃暑托班,累计服务已超1000人次,为双职工家庭破解“带娃难”;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机制,累计帮办代办低保等事项700余件,确保帮扶精准到户、温暖到人。
擦亮“邀您公益集市”服务品牌。街道还依托慈善社工站搭建综合便民平台,涵盖健康义诊、便民维修、特色帮扶等多元服务板块,累计服务超4000人次,让便民服务“零距离”直达群众生活。(记者 栾继业 景泊通讯员 丁悦)
近年来,四牌楼街道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围绕京口区委“家门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五个“家门口”建设,让群众的幸福感“推门可及”。
组织体系延伸在家门口,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体系,实现支部建在网格全覆盖,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到基层治理全过程。
工作力量扎根在家门口,落实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实施“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度,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完善基层党委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发挥“江东大妈”“滨江自治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已帮助解决社区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
优质资源汇聚在家门口,街道吸纳60余家企事业单位加入“红色朋友圈”,推动资源向民生一线下沉。落实好领办家门口“一件事”,今年以来,已推进各类民生实事35件。
组织形象彰显在家门口,因地制宜地在街巷、楼栋等地改造更新20处网格微家作为党群服务阵地,打造群众“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场所。
治理成效体现在家门口,实施“邻里工匠”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组建“小邻匠”等10支志愿服务团队,已提供各类服务700余次,惠及群众近万人,实现了聚焦群众需求办好实事。
当您走进四牌楼街道阳光世纪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对小楼的结构印象深刻:一半是物业办公点,另一半则用于社区工作。
在这里,物业成立党支部,双向交叉任职,物业总经理担任党支部书记并进入社区“两委”工作;物管员则变身成了“红管家”,与社区专职网格员一起深入网格、楼栋开展服务、宣传政策。这是四牌楼街道探索“家门口”党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街道积极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聚焦基层治理新任务,直面居民群众新需求,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打造“家门口”党建,不断畅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了治理优势、治理效能。
回应民生期待,必须先弄清楚群众“怎么想、怎么看”,然后才好决定“干什么、怎么干”。今年街道焕新升级了家门口服务阵地,对江一、民主两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提档升级。通过抓实领办家门口“一件事”,建立了动态清单管理机制,解决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邻里工匠”书记项目则坚持“一社一特”培育路径,打造出“螺丝刀”“红师傅”“小邻匠”“署小帮”等服务品牌,让便民服务在群众身边触手可及。
为进一步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作为京口区首个“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试点单位,街道率先开启“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系统对接,令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姚奇峰说:“赢得群众认可,是对基层工作的褒奖,也应成为街道干部的追求。”站在长江路旅游风光带上放眼望去,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烟火江滨画卷。
在四牌楼街道采访,有一个比较强烈的印象是:这里抓工作着力点,既瞄准群众的痛点,注重向下扎根;又顺应发展潮流,努力“向上生长”,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特别是善于以品牌化思维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
“领办家门口一件事”这一工作品牌,正是街道以民生为底的生动注脚。他们认真倾听基层百姓的呼声,今年以来,重点推出家门口党建领办家门口一件事,把群众日常生活中反映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梳理出来65个事项。利用街道、社区和共建联建单位资源等,一一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有的小区增加了休息坐椅,有的社区活动室添置电视机,江一社区广场新增健身器材,香江花城社区新设充电桩等等都已完成。这种“靶向式”服务,精准击中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也让治理效能看得见、摸得着。
如果说“家门口一件事”是暖民心的“民生牌”,那么党工委书记姚奇峰领办的“邻里工匠”项目,就是破难题的“创新招”。街道立足于响应服务群众的诉求,通过上线小程序“江滨小管家”,为居民提供疏通管道、修锁开锁、衣物织补、小家电维修等便捷服务。同时,经常组织线下活动,为群众提供诸如剪头发、磨菜刀、义诊等现场服务。这种“互联网+民生”的模式,既盘活了属地市场资源,又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服务。
群众原来的烦心事变成了如今的暖心事。街道的12345接单量快速下降,来街道、社区反映情况的群众大大减少,小区物业费缴纳户数持续增加。这种可喜变化的背后,是党群同心的治理合力,更是“以真情换真心”的治理哲学基层治理不必追求“惊天动地”,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办实、办好,就能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绘就基层治理的幸福图景。
在姚奇峰心中,四牌楼街道的发展还有另一幅美丽的景象。这里的滨江路每天傍晚人气满满,蕴藏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基于此,街道正在擘画文旅融合的发展新篇,准备利用沿江和沿运河的有利条件,培育“江河交汇看四牌楼”品牌,着力打造“京江花月夜”文旅IP,策划“沿着长江看镇江”“最美夕阳打卡点”等项目。这既有助于放大滨江资源与历史文化积淀的优势,又能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好去处,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以民生品牌筑牢治理根基,以文旅品牌激活发展动能,期待这里更多的暖心故事,期待“京江花月夜”的美好愿景早日落地,让这片江河相拥的土地,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